以占全國0.03%的土地,貢獻了全國0.9%的地區生產總值、1.6%的稅收,解決了全國1.0%的勞動人口就業問題……這就是東莞!2021年,東莞成長為全國第15個、全省第3個GDP過萬億、人口超千萬的城市。
十年來,東莞積極應對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新冠肺炎疫情等嚴峻挑戰,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斷破解難題,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穩步提升經濟實力。在高質量發展趕考路上,東莞交上精彩答卷。
一、填空題
1、2021年,東莞成為全國第15個“雙萬”城市。當年年底,東莞地區生產總值10855.35億元,常住人口1053.68萬人。
2、東莞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雙萬”“雙聚焦”“雙實現”。其中“雙實現”是指堅持培育壯大新動能,努力實現經濟在萬億新起點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實現千萬人口與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3、2022年8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東莞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創制造強市的意見》,賦予東莞前沿科技創新高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宜居宜業高品質現代化都市四個戰略定位。
二、選擇題
1、( A )是東莞在現代化新征程中爭先進位的必由之路,是東莞與大灣區城市實現錯位發展的最佳策略,是東莞厚植自身高質量發展優勢的根本依托。
A、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
B、堅持科技創新
C、堅持先進制造
2、( B ),東莞獲省委深改委批準,成為廣東省開展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的試點城市。( B ),東莞在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中被評為全國標桿城市,8個指標獲評全國標桿,營商環境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A、2019年,2019年
B、2018年,2020年
C、2018年,2019年
三、論述題
材料:
近年來,東莞屢獲重任。如2018年,東莞獲國家科技部、發改委批準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2019年7月,廣東省委深改委批復同意東莞建設“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學城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今年8月29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東莞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創制造強市的意見》。
答案:
國家創新型城市、制造業改革實驗區、科創制造強市……東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城市特色愈發突顯。與此同時,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被寄予厚望,它不僅是大灣區制造業的脊梁,也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腹地,承擔著珠三角地區核心引擎增強的戰略支撐任務。
培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CP
8月,東莞全球招商大會刷屏朋友圈,現場簽約項目72宗,投資總額近1100億元,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在大家關注千億投資額的同時,東莞背后的產業支撐體系更值得品味。
目前,東莞擁有涉及30個行業大類和6萬多種產品的較完整的制造業體系,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制造業為代表的1個萬億元、4個千億元和4個百億元規模的產業集群體系。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778家,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374家。
制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而科技創新則是東莞的重要動力。這里有世界上第四臺、全國首臺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成果連續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加快籌建。系列創新資源的集聚,反哺到東莞經濟,同時推動東莞進入科創國家隊,松山湖科學城獲批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如此生態,讓東莞緊跟產業升級步伐,快速切換“頻道”,如20多家東莞上市公司就從消費電子產業鏈布局新能源賽道,開啟“第二增長曲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有關負責人表示,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東莞有機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這三大領域的制造端結合應用側進行研發創新,占據市場的一席之地。
“科技創新+先進制造”CP,是東莞的城市特色,也是東莞厚植自身高質量發展優勢的根本依托。
探索制造業城市進階之路
東莞在制造業上的長期主義,在科技創新的主動作為,讓它在新發展階段,探索制造業城市的進階路上,邁出穩健步伐。
近期,省委、省政府發布的《關于支持東莞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創制造強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東莞委以重任——打造科創制造強市,推動東莞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增強珠三角地區核心引擎的戰略支撐。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背后深意不難理解,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積厚成勢,要把珠三角核心區打造成更具輻射力的改革發展主引擎。東莞作為廣東省第3個“雙萬之城”,同時是珠三角核心區的重要組成城市,亟須提升城市能級,增強與中心城市的互動,提升城市群發展質量。
這是東莞的新使命,也是東莞邁向創新高地千載難逢的機會。按照《意見》,東莞將瞄準四大定位“前沿科技創新高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宜居宜業高品質現代化都市”。《意見》提及,東莞要打造成為廣深“雙城”聯結紐帶,賦予東莞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這無異于給予東莞在打造“科創制造強市”路上的“尚方寶劍”。《意見》也給東莞定了目標,到2025年,經濟實力、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區域發展引擎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3萬億元以上。
《意見》出爐后,不少在莞科學家、企業家倍感振奮。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就說,“非常欣喜,這說明東莞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承擔更大責任。”在他看來,政策支撐也將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和企業在東莞打拼奮進。
關鍵要發揚“爭、搶、拼”精神
高質量發展路上,東莞屢獲試點,重任在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東莞從舉全市之力建設松山湖科學城、打造先進制造高地到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布局,關鍵要發揚“爭、搶、拼”的精神。
事實上,東莞正在這樣做。產業戰略上,東莞提出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2.0版,《東莞市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東莞市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等陸續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建設作為東莞產業立新柱“一號工程”正快速推進。
科技戰略上,東莞舉全市之力建設松山湖科學城,積極推進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動“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融合發展,探索在松山湖科學城復制推廣廣州、深圳省級權限范圍內的科創政策。
當然,東莞的探索任務,遠不止于此。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東莞緊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的建設機遇,深度參與“黃金內灣”建設,爭取國家支持東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點,全力爭取更多國家級政策支持、“國家隊”項目等落地東莞,全力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未來的東莞,或許不只是生產制造的基地,更是為制造業城市探索高質量發展道路,提供經驗和智力支持的地方,成為珠三角地區核心引擎有力的戰略支撐。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