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東莞去年歷史性地邁上了萬億GDP、千萬人口的新起點。
如何讓這千萬人口與東莞相互成就、共生共榮?這也是東莞各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議題之一。《中共東莞市委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東委發〔2022〕11 號)提出:
圍繞東莞超千萬人口特大城市的特點,以深度城市化為方向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通知》進一步從“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優化就業創業服務”、“加大優質文化供給力度”等方面作出了要求。
聚焦千萬常住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東莞正努力打造成一個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安全靈敏的韌性城市、運行高效的智慧城市、美麗可人的綠色城市、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魅力十足的人文城市。
東莞市中心城區
“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現場指揮部:
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現場指揮部將按照“以點串軸、以軸強帶、以帶成片”的原則,全面推動黃金“雙軸”建設,打造中心城區串珠成鏈、連片成景、城景交融的現代化高質量展示區和深度城市化示范區。
一是做優做美藍綠本底。以“兩帶一環”(新基河、三江六岸濱水岸線兩帶和翡翠綠鏈一環)為藍綠本底框架,逐步構建藍綠交織、山水城共融的生態格局。
二是優化商業商貿環境。通過打造慢行系統和重要商業節點,以更便捷、更舒適的出行方式以及更密集、更綜合的商業服務設施,打造城市商業活力引擎,帶動商業商貿產業興旺發展。
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加快推進市博物館新館、東莞記憶等項目,大力提升中心城區文化休閑服務水平,切實提高市民生活、休憩的便捷性和幸福感。
四是做實做強重點片區。持續深耕國際商務區、黃旗南片區、三江六岸片區等戰略片區,積極謀劃第二高鐵站片區,實現“雙軸”與戰略片區的相互帶動、共生共榮。
五是健全規建管機制。通過中心城區各項重點項目的高品質落地,不斷推動土地整備、城市經營、規劃設計、人才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改革創新,從而實現全面提高我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水平的初心目標。
東莞市農業農村局:
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全面推進”強統籌,聚力“扎實推動”抓落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東莞農業農村落實落地、扎根生根。
一是夯實糧食安全生產根基。壓實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堅決完成省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落實我市扶持糧食生產13條措施,增強農民獲得感。夯實農業生產基礎,統籌鎮街扎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內挖生產潛能,外拓生產基地,抓實“菜籃子”穩產保供。
二是增強現代農業競爭優勢。做優做強荔枝特色產業,打造全產業鏈發展平臺,持續打響“高端荔枝東莞造”的莞荔品牌。扎實推進美麗田園建設,做大做強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數字裝備農業,創建省級預制菜產業園,加快建設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高地。
三是驅動集體經濟增值增效。在全省率先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地方立法,修訂出臺農村(社區)集體資產管理實施辦法,建設農村集體資產數字地圖,引導村組集體盤活集體土地資源和富余資金,提升統籌集約利用水平,促進集體資產不斷增值增效。
四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鞏固“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攻堅行動成果。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域規劃建設“莞邑拾光”鄉村振興示范帶,通過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強化示范效應,帶動全域提升。
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在深度城市化中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構建高質量文化供給體系,實現人口與城市共生共榮,以文化軟實力引領城市化向縱深發展。
一是推動嶺南文脈傳承煥新。持續推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加強文物、歷史文化街區、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推進鴉片戰爭海防遺址公園、東莞名人文化中心(名人館)建設,持續打造“江湖山海”非遺品牌,讓市民了解東莞故事,厚植家園意識,更加熱愛東莞這座城市。
二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標準推進市博物館新館、東莞圖書館二期等重大文體設施建設,提檔升級“黃金雙軸”公共文化設施品質,打造一批貼近群眾身邊、多業務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實施公共文化服務“411工程”(四館一劇院一空間工程),打造“書香東莞”“博學東莞”“愛樂東莞”“育美東莞”等特色文化品牌,讓高質量文化生活為市民幸福感加碼。
三是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落實好重大文化項目帶動戰略,圍繞打造潮玩產業集群、國家級省級高端產業園區、“東莞記憶”“同沙片區”大型文旅項目等,培育文化產業新動能,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打響“寫意東莞”文旅品牌。
四是推動體育強市建設爭先進位。推動體育設施提檔升級,加強體育健身設施建設。高水平打造黃旗南麓文體帶,規劃建設新東莞體育學校、東莞籃球文化中心,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持續擦亮“籃球城市”金字招牌。
濱海灣新區:
濱海灣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創新體制機制,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能級,全力將新區打造成為東莞開放新窗口、產業新空間、增長新引擎、城市新中心。
一是堅持制造業當家。強化高品質空間載體支撐,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率先在交椅灣板塊劃出“5個1000畝”,加快打造智能終端產業基地、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專精特新產業基地、高端制造業總部集聚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二是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緊抓廣東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機遇,精準繪制人才地圖和引才圖譜,優化人才綜合配套政策,強化商事、住房、教育、醫療等高品質公共服務供給,引育一批重點行業領域緊缺急需的高端人才。
三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積極參與謀劃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高標準建設省級高新區、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打造體制機制最活、開放程度最高、營商環境最優、人才集聚最多的“四最”新區,激發體制機制“源頭活水”。
四是堅持高質量招商引資。創新招商模式,推動大灣區大學科技園、“專精特新”產業園、國際開放創新創業社區等產業載體落地,精準引進“龍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
五是堅持推進深度城市化。對標對表國內一流園區平臺,打造“品質城市”形象標桿、“內聚外聯”交通體系、“山海融城”城市格局、“近悅遠來”文化軟實力,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和城市氣質,實現人城融合共生共榮。
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人社部門作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門和要素支撐部門,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等方面的重大部署,落到人社領域的各項工作中,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人社擔當,貢獻人社力量。
一是健全“就莞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全力以赴穩就業保就業,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快“就莞用”系統建設,推廣“就莞用”碼應用,做實“就莞用”廣場,確保全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9.3萬人、應屆困難家庭畢業生100%就業。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人才支撐。大力實施本科生、研發人才等系列人才新政,支持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點科技平臺開展特色人才自主評價。全年引育不少于2萬名碩士以上創新人才、15萬名本科以上等基礎人才。深化“技能人才之都”建設,選樹25名技能領軍人才,新建50家技能大師工作室。聚焦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勞動者成長需要,推動35萬人提升學歷技能素質,培育數字工匠5萬人次。
三是健全多層社會保障體系。做好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精準擴面,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適時啟動個人養老金實施工作。加快以社保卡為載體的市民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建設,拓展待遇發放、文旅體驗、交通出行等群眾最關心事項的“一卡通”應用。
四是加強勞動關系系統治理。嚴格落實勞務派遣市場規范發展18條措施。常態化開展“莞薪無憂”專項行動,完善企業風險預警機制,發揮用工服務、就業分流、勞關隱患預警防范,落實勞資糾紛問題線索即辦機制。壓實市鎮村責任,通過執法檢查、欠薪約談、聯合懲戒、移送公安等一系列“組合拳”,根治企業欠薪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工資權益。
市委組織部:
東莞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人才強市和科創制造強市戰略,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支點城市,為東莞在新起點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一是持續做大總量,打造“人才大市”。圍繞科技領域前沿和我市產業關鍵技術重大需求,大力推進新一輪“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重點大批量引進本科以上學習人才,推動人才隊伍學歷結構再提升一個臺階。以前瞻性眼光引進培育頂尖科技人才團隊和創業科技人才,實施百名博士專業人才計劃,加速做大人才體量。
二是集聚創新人才,打造“科創強市”。依托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進光源等全球領先的大科學裝置的使用和建設,以及材料領域國家實驗室基地和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的創建為契機,全力將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集聚地,全力支持大灣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等高校在莞建設,推動形成強大的科創“磁場效應”,不斷增強東莞對高層次科研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聚焦技能效能,打造“技能都市”。加快培育工匠型高技能人才,推進多元化技能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圍繞東莞戰略性產業,實施先進制造業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四是優化人才生態,打造“愛才城市”。強化人才服務工作集約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形成高質高效的數字化人才服務格局。加大對人才住房、教育、醫療、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形成千萬人口在城市安居樂業,與城市共生共榮的良好發展局面。
東莞的活力不僅展現在
人才沖勁強、發展動力足、產業勢頭旺
這里千萬人口與城市共生共榮的
優美生態環境
濃厚市井煙火氣
豐富文娛活動等
盡顯幸福感
來源:東莞發布